公众号
疫情突发,紧张、恐慌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学习、工作、生活乃至身体都能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及时加强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疫情过度反应篇
有的人在经历疫情危机时,会在认知、情绪、行为、躯体等方面,出现过度的心理反应。
一、认知方面。有的人对新冠肺炎缺乏科学的认知,将它妖魔化,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过度关注疫情,忽略其他事情。对身体的异常感觉特别敏感,把身体的不舒服以及其他异常感受跟新冠肺炎联系起来,处在一种被传染威胁的感觉当中,认为随时随地可能会有被传染的风险。
二、情绪方面。可能会出现紧张、担心、焦虑、恐慌。总是控制不住地会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还有的人会觉得无助、绝望,或者容易激怒,尤其是对亲近的人容易发脾气。
三、行为方面。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回避。疫情期间长期居家不外出,整个生活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吃药、酗酒等行为,来缓解自己恐慌、焦虑所带来的情绪或行为问题。躯体方面,会出现一些心身反应,比如心慌、头痛、全身出汗,疲劳、精力不足、食欲不振等表现。
疫情心态调整篇
就个人而言,首先需要对疫情有科学的认知,主动调整自己对待疫情的心态,减少无意义的指责、抱怨,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偏听偏信、不盲目跟风、不信谣传谣,坚定战胜疫情信心。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这个特殊时期,一般人都会感到厌烦、担心、焦虑,无聊等,要认识到这种情绪本身的存在合理性,是一种正常反应,不要过度地去对抗它。情绪是对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或反映。情绪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于我们能否正确理解情绪所传递的信息。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具有功能性,它本身通常会携带着一些信息:比如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无聊”是来提醒我们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是来提醒我们需要去寻找或培养一些兴趣,做一些开心的事情。
返校复学同学:培养五个习惯,避免过度反应
暑假后复学返校,甚至刚好遇上疫情防控需要封闭管理,对于生活节奏的突然改变,很多学生多多少少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慌、失眠等过度心理反应,这可能增加抑郁的风险。如何缓解这种压力,让自己平稳度过疫期?心理专家建议可以从积极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关注、保持社会联系、规律生活作息、学会适当求助等5个方面养成良好习惯。
一、积极调节情绪。疫情中,每个人都是战士。普通人虽然不在一线战“疫”,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恐慌、紧张。要接纳并允许自己出现这些负性情绪,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适度的焦虑是有好处的,可以对我们产生保护作用,能够减少我们面临的危险。但要注意分辨自己是否过度焦虑,比如和自己以前或者和朋友对比一下情绪变化;再看一下自己有没有失眠、泪点低等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变化。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那就可能是焦虑过度,如果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需要及时调整或者看医生了。有意识地稳定自己的状态,可以做一些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
二、避免过度关注。适度地通过官方网站,有节制地关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轻视,也不草木皆兵,这样有助于心态的稳定。心理学有种说法,叫“注意力等于事实”,关注什么,心理就会产生什么。越是过分关注疫情,内心越容易被疫情充斥,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惶恐。
三、保持社会联系。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保持联系,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还要帮助支持其他人,体验投入感,提升幸福感。
四、规律生活作息。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按时睡觉和起床,保证一日三餐,可适当阅读、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提升愉悦感的事情,保证一天的时光是充实的。一般一种行为坚持两周就可以形成习惯。前段时间,人们在家里形成了新的生活或工作模式,等复学后,这种模式又要向一种新的模式转变,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比较低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只要接纳这种感受,不要强行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坚持两周,情况就会变,又会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模式。
五、学会适当求助。当遇到心理困境时,切忌封闭自己,需要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找信任的家人、朋友诉说,或者找到一个隐私的地方,大哭一场,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解。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帮助。
隔离封闭同学:试试“五个一”,调整生活方式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表示,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对于疫情原因需要隔离封闭的同学,要逐步培养和复学同学一样的生活节奏,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可以在复学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也是纾缓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到起居有常,特别是要保证有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情。培养自己的一项兴趣,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3.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进行锻炼。
4.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要让自己闲着。隔离封闭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多去关注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可以做一些平时很想做但一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多陪伴自己的家人,或是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和许久未联系的朋友通讯联系等。
所有同学:学习放松训练,保持良好状态
日常生活中或疫情期间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放松训练的小方法:
一、腹式呼吸法
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两只手放在腹部,注意先缓慢地呼气,感觉肺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深呼吸。用鼻子缓慢地进行吸气,直到无法再吸入为止,停留3—5秒。再用嘴巴缓慢地把气体呼出,在呼气时心中暗示所有的烦恼压力随着污浊的废气都被呼出了,身体在慢慢地变轻松。同时在吸气时感觉腹部的逐渐隆起,呼气时感觉腹部的逐渐放松,尽可能保证呼吸的平缓和稳定。以上动作重复3—5次就可以体会到放松的效果。
二、蝴蝶拍技术
让自己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双手交叉在胸前,轻抱自己对侧的肩膀,双手交替轻拍自己的肩膀,左右各拍一次为一轮,用自己感觉舒服的力度去拍,以时钟的秒针“滴答滴答”为轻拍的速度和节奏,一般8—12轮为一组。尽量保持慢慢、平稳的呼吸,面带微笑,默念“我现在是安全”的,感受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联结。过程中允许自己的头脑中自然浮现的各种感受、想法、情境以及身体的各种感觉,让其自然而然地发生。拍完一组后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感受当下的体验和安全感。可以重复上述过程2-3组。
三、稳定化技术
这种方法也叫安全屋技术。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想象在内心构筑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不受任何外来人打扰的地方,一定强调是只属于自己使用和支配的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是熟悉的床、一处小院、一间小屋等。借用自己的视、听、嗅、味、触等多个感觉通道去回忆那张床、那处小院、那个安全的小屋。回忆的过程,我们就已经试着在感受那种休息、放松的感觉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内心引导自己进行暗示:“我在那个地方是特别舒服的、安全的,而且这个地方是有边界的,放松的”,让身体充分放松。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呼气,持续3分钟左右,睁开眼睛,起身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可以预约心理咨询或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
心理咨询预约方式:
1.现场预约
黄金校区心理中心8栋二楼(西)
章贡校区教学楼203办公室
2.电话预约
0797-8326436(黄金校区)
0797-8264786(章贡校区)
3.QQ预约
3020044639
1689217294
4.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应用学工”公众号,点击首页“心理咨询”栏目进行预约。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相信“相信”的力量,希望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