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了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更好更快推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改革。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赣府发[2015]49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把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更新创新创业工作理念,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加强条件和政策保障,形成全校共同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良好环境,为创建国家优质高职学院奠定扎实基础和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良好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技术型人才。
二、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强化创新创业育人特色,坚持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相关改革,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争取在2019年下半年获批成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到2020年实现课堂创业教学、SYB创业培训、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创业实训、校外创业基地实践、创业指导帮扶、创业文化引领的有机融合,建成全覆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使我校大学生创业的规模、比例、层次持续得到扩大、提高和提升。
三、组织领导
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在现有校内创业各场地基础上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为建立创业学院奠定基础。
成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招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余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招就处,以招就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基建与资产管理处、宣传部、校企合作发展处、高教与科研处、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安全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院长、书记为成员。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统筹安排及集中研讨解决创新创业工作改革相关问题及布置创新创业相关工作。
四、工作任务
(一)创建大学生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我校分两步走来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第一步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建期从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获批;第二步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建期从2017年10月——2019年8月,争取在2019年下半年获批成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1.大力加强学校创新创业场地建设。
以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基础,筹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二期建设,把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打造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为有意愿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营业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将创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孵化相结合,细化规范流程,建立不同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孵化体系。加强创业场地、创业设施等硬件建设,加大对校内各创业场地的资金支持。
充分整合学校场地资源,利用现有的实训实验室等场所,并对老旧楼房、闲置房屋等潜在场地进行盘活和改造提升,建设一批能有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包括创新工场、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各种形式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对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众创空间创业的大学生,免租金并对其3年内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场地费、水电费给予一定补贴。
2.建立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与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大力支持学校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在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区、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引导和支持我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未满5年的毕业生入驻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对口的就业创业实训实习基地,让更多的在校生及毕业生在实训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得到成长。
与企业共建创业实训基地,是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政策,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体现。目前赣州章贡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的适合共建挂牌的创业实训基地,包括:赣州创客咖啡工场、赣州国际企业中心、赣州青年创业园、赣州宋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赣州毛驴众创空间、赣州经开区万合谷电商产业园、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等,与各家创业实训基地洽谈共建挂牌,联合做好创新创业帮扶,为我校大学生及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实践与孵化的良好平台。
3.相关创业场地面向学生全开放
目前,我校创业场地除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外,还有校园创客空间、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望诺电商园等。
校园创客空间由信息工程学院与讯方公司合办,总面积189平米。根据空间职能划分为成品展示区、智慧造物区、材料保管区、活动教学区、分享讨论区、阅读学习区、管理办公区。
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归属汽车学院管理,场地面积:1200平米,主要用于对外服务:汽车保养、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等服务。并承担一定的社会培训业务。增挂大学生汽修创业实训中心的牌子。
望诺电商创业园归属财商学院管理,面积共有1920平米,其中准备用于自办的有1400平米,用于给外面创业企业入驻的有520平米,目前己经建成。
加强校园创客空间、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望诺电商园及其他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的管理和建设,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创设宽松自主的创业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运用多边互动,使学生成为创业学习的主人。创业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创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创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做自己创业学习的主人。
(4)创业项目实践与孵化
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获评江西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基地之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面临更多的发展空间与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驻,加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进优秀科技创业项目、大力做好帮扶指导、对接校内外创业资源。加速创业成果转化,加大创业基金的帮扶力度。
(二)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改革
1.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根据新的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标准,全面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单列,学分为两个学分,课时安排不少于32个学时,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结合实际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纳入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
2.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设通识教育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创业基础课单列为一门必修课。在基础创业教育完成后,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特点,开设有专业特色的创业选修课程或专题,如《赣商创业简史》、《科技创新和创业》、《网络创业》、《创业实践》、《电子商务与创业》等,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
一是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类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二是逐步引入和完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三是积极参与和打造优质创新创业公开课,聘请创业优秀人物和导师授课,打造优质创新创业课程品牌。
3.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全面的、跨学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综合职业能力,要切实应转变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引入推广多形式的教学概念,进行教学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对创业必修课及选修课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提高小班授课率,加强师生互动,推动课堂教学的主体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建立一批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教室,为改革教学方式提供条件保障,开展理论结合实践一体化教室评审认定工作。
4.加快实施高校学分制改革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各学院要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创业比赛获奖、在校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创业课题研究、创业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修订学生转专业管理相关制度,学校制定与实施学生弹性学制,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高职3-6年),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及创新创业教材建设
1.加强校内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规范教师任职条件;实施教师授课准入制度,探索创新教学规律,建立合理、公正、客观的教师评价指标。注重发挥创业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KAB、SYB讲师、创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优秀学工团委干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形成一支创业教学和指导、专职和兼职、理论和实践、具有较高素质和较优结构的校内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优先向取得创新创业教育学术成果及优秀创业指导老师倾斜。
2.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选聘我校成功创业的校友、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政府有关部门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我校担任创业导师,组建学校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在学校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中推荐优秀者成为省级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库的成员。与社会和企业联合,聘请政府官员、经理人、技术专家、公司高管等各类专家学者作为我校兼职创新创业导师,为我校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库提供创新创业人才资源。
3.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聘请政府官员、企业家、经理人、技术专家、公司高管等各类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聘请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有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等优秀高技能人才授课传技。至2018年底各学院都要建立1-2个 “技能大师工作室”,有条件的可以多建立,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能创新和培养人才、传授技艺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践经验及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把“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成为新技术、新工艺、创造创新、绝技绝活、新标准研发推广、高技能人才技能展示交流提高的重要平台。
4.加强创新创业教材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研室从职业生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中抽出来,单独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对创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的研究。
组织校内创业教师及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学生多样化创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编撰校友和当地企业家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校本教材,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教材评选。
(四)深化创新创业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1.支持学校教师创新创业。
学校出台相关人事制度,完善我校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以切实保障一线创新创业教师的利益,从政策、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职称晋升机会、培训培养机会、交流协作机会,消除后顾之忧。对离岗创业的,经学校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学校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学校应当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实际情况,与其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
2.加快学校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
建立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协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由各学院的教师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明确分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大家所学知识的不同、从事领域不同,研究的内容、从事学科互相交叉这一特性,展开协同创新,共同开发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则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把人才强校的目标落到实处,建立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协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措施,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创造经济效益的教师和创新团队进行激励。
3.改革学校科研课题和项目管理办法,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
与相关企业及政府合作,改变传统的“命题式”科技立项模式,形成“企业出题、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科技立项与支持机制。推动面向工艺生产和生产线的创新验证,将科技成果评价从专业评审向产业化验证转变,从节点监控向创新、产业化、示范应用的全过程评价转变,将成果是否转化作为课题评审的标准之一。
完善成果发布机制,建设学校成果转化项目库,积极推动网上成果对接常态化,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示范机构,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向创客企业转移转化。鼓励我校教师、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入股创办企业。鼓励校企联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对科研成果转换显著的给予奖励。
(五)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1.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促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把创新创业实训列为学生实训环节的一个必修模块。制定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训练计划。
2.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
组织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校级竞赛,注重发现和培育优秀创业参赛项目,提高参赛作品的水平。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培养,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积极为国家及省市级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选送优秀参赛项目,出台专门的相关创新创业类比赛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单位联合组织的创业大赛奖项并在江西登记注册经营的创业项目,给予奖励。对创业大赛评选出的优秀创业项目,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给予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支持,鼓励各种创投基金给予扶持。
3.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通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使我校大学生创业的规模、比例继续得到扩大和提高,确保完成省教育厅给我校下达的引领大学生创业的人数任务。鼓励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室,积极宣传国家大学生创业政策,解答大学生创业的疑惑,使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政策。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等社团的指导,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大学生中每年评选一批有发展潜力和带头示范作用的初创企业经营者,从奖学金中安排10%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对其进行奖励。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使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间的权利和利益合理化,制订适合创业团队的相关管理制度,给每个团队配备指导教师。
要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突出的,优先推优成为入党积极份子,并加强培养和引导,使其早日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有条件的创业团队要成立党小组,发挥党员在创新创业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
逐步建立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尝试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引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引导学生识别创新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要重点关注我省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报告和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情况。
2.积极实施创建创业学院。
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分工负责,在现有创业基地的各场地基础上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配备专职人员,为今后建立创业学院奠定基础。逐年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培训、指导与研究工作,强化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3.加大创新创业经费投入。
将创新创业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统筹相关部门争取的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优化就业经费支出结构,明确每年投入的创业创新工作经费。逐步加大对创业工作的投入,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创业基地建设、帮扶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师资培养、教材和案例编写、创业典型宣传和奖励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创业师资培训、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指导、创业课程建设、创业人才培养探索、科技创新科研活动等。
4.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积极筹措资金,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校友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及创新创业奖学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5.加强创新创业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就业信息网、短信微信等各类媒体进行创业创新宣传,开设创业宣传专栏、专版,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出台的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经验和创新成果,在校友会下成立“创业、企业界校友联谊会,编写《新葡萄8883官网AMG校友创业典型案例》,通过联谊和宣传,发挥创业典型在创业、就业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6.做好创新创业工作的考核和督导。
学校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的跟踪机制,建立大学生创业动态信息库,由各学院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摸底,对正在或有意向创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解、登记和联系,并对其进行信息核对和创业跟踪,最终汇总到招就处形成创业学生台账,今后根据台账资料,对毕业生的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为有创业想法和创业热情的毕业生做好创业帮扶服务.此项工作列入到学校创业考核的重点内容。
学校把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学院每年的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重点
(一)坚持创新创业的机制创新,将创业创新工作重心下移到各学院,形成以各学院为中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要健全对各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使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和改进对我校创业创新师资的培养管理,加大对选培青年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的师资培训的力度,安排有创新创业相关指导资质的老师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学。
(三)深入改革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创新创立课程教研室,重编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及新常态下创业创新工作新要求的创业课程必修课与选修教材,将创业课程单列。增加创新实践实习模块,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对我校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及各类创业大赛的指导力度,指导学生对创业项目进行比较充分的调研,结合自身专业及技术优势来进行创业。
(五)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让创新创业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设置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用于资助奖励各类创业比赛的获奖者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前景的优秀项目,扶持优势项目做大做强。
(六)改善和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设,筹备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创业场地、创业设施等硬件建设,积极引进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加大对创业孵化基地的资金支持。借鉴和吸收兄弟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好的经验做法。
(七)进一步转变创新创业工作的思想观念,重新认识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大创新创业工作措施改革力度,逐步健全创业创新工作制度,改善创新创业工作条件,加大创新创业工作宣传力度。
六、理顺工作职责
(一)招就处主抓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实践与孵化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依托,创建省级大学生创业基地,争取政府部门的各类创业政策支持服务,为创业园中的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发展平台、创业相关服务和创业指导服务。督促各学院遴选教师和团干参加创业师资培训,做好创业师资培养、协助教务处搞好创业课程设置和创业教学改革。
(二)教务处主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切实把教学重点转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加强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强创业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三)团委主抓、招就处协助做好创业创新教育的“第二课堂”,包括“创业论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等创业社团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的管理等,通过社团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技能和领导力。
(四)人事处主抓创新创业相关人事制度规定、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师资建设、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五)宣传部主抓创新创业宣传工作。
(六)财务处主抓创新创业经费管理与支出,加大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
(七)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按照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就各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做出规划,制定措施,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与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组织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16年11月28日